不費吹灰之力的勸降馬騰後,曹操便立即的揮動百萬大軍,攻打孫權了。這時候,曹操因為幾年都沒有開戰的關係,總兵力已經達到一百六十萬,而我軍的兵力約六十萬,孫權的兵力則大概有四十萬。
由於劉備跟曹操仍有九個月的停戰,九個月後孫權定會被曹操所滅了,因此,劉備決定破棄。雖然決定破棄,但我發現曹操軍只要一開始攻打孫權,就沒有了破棄曹操的選項。再深入研究,才發現如果想跟曹操軍破棄的話,先要條件是我國並沒有曹操的軍隊在境內,可是曹操攻打廬江時,襄陽的軍隊會經過我國的江夏,所以就不能破棄。不過,只要該隊軍隊離開了江夏,進入了廬江的管轄的範圍後,跟曹操破棄的選項就會重現了。
由於曹操正在全力的攻打孫權,破棄一事讓曹操大吃一驚,而劉備的義理也會急速向下的,但也不管了,劉備的祖先劉邦在垓下之戰前,也撕破了當年跟項羽定下的鴻溝和約喔,看來「破棄」是劉氏家族的優良傳統吧,哈哈。
一跟曹操破棄後,荊州的軍隊就全力攻打空虛的襄陽,我軍的周倉軍團兵精糧足,攻下一個襄陽絕無問題,可是之後曹操軍就會反包圍襄陽的了,周倉軍團要守住襄陽並不容易喔,所以要解襄陽之圍,就必須盡快把主力軍攻入司隸及荊北,以分散包圍襄陽的兵力。
長安那邊的守軍,即使曹操出軍攻打孫權後,還有四萬多,而曹操本人也鎮守於此,不過漢中的趙雲軍、天水的張飛軍、金城的黃忠軍再加上馬超的安定精銳騎兵太強了,一定可以攻下曹操的長安的,然後就可以再直搗弘農。
攻入弘農後,河北的曹軍就會攻打弘農,中原的曹軍會攻打襄陽,而徐州一帶的曹軍就會攻打孫權,魏國雖然兵分三路,但曹操很快便會打贏廬江、建業、吳及會稽的了,孫權軍兵敗如山倒喔...
而弘農方面的部隊,則忙於應付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,使主力軍難以繼續深入,戰況有點兒陷入膠著。所以,當發現弘農附近的敵軍軍力有所減弱之際,記得當機立斷,立即分兵攻打宛城及新野,以解襄陽之圍!同時間,可以叫大量西涼及蜀地的雜牌軍,站在弘農上面負責防守,防守方面,如果交給電腦去做的話,只要兵力比對方多,就很容易守得住城池的了,所以不用擔心武將的強弱(不過我仍盡量留意攻擊力要有100以上才會放心編成電腦部隊)。
當劉備主力軍攻下宛及新野後,電腦對弘農的炮火亦會大大的減弱,因為他們會改變策略,攻打你剛攻下的新野城的,由於留守新野的是劉備主力軍,所以曹軍一千個來,一千個死。
由於新野回路已斷,包圍襄陽的曹軍不能再補給糧草,因糧盡而逃跑的士兵不計其數,然後,襄陽之圍就可解了。
守住襄陽後,曹操的上庸城亦被孤立了,雖然上庸由司馬懿直接防守,然而士兵只得二萬多,我軍蜀地三支生力軍各帶兵二至三萬,總共八萬多對二萬,交給電腦去辦,很容易就可以攻下上庸的了。

這裏介紹一下上庸的攻擊法,蜀地的三隊軍隊,來自三個不同的城池,因此,一定會前後腳到達上庸的。如果不是八萬打二萬,而是每次二萬打二萬,司馬懿一個打一個的話,絕對有可能將我軍八萬兵力都打下來的,因此,該三支部隊我不會叫他們直接打上庸,而是先打上庸上方的西城(部落),在攻佔部落之餘,也可以讓三支部隊集中在一起,會合後才一起攻打上庸,攻佔上庸後,也不用再花時間去懷柔西城,可謂一石二鳥的方法喔。
|